世界卒中日 | 你不能错过的卒中知识2022年10月29日,是第17个“世界卒中日”,中国卒中学会发布“2022年世界卒中日”宣传主题和口号,并发起举办“2022年世界卒中日”全国健康科普志愿活动。在我国,每12秒就出现一例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因其致死。2022世界卒中日主题为“识别中风症状,把握宝贵时间”,口号为“争分夺秒,挽回生命”。 ![]() 01、什么是卒中? 1.定义 “卒中”一般指“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2.分类 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 而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卒中也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完全性卒中(CS)。 ![]() 3.症状 脑卒中的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其他症状包括,突然出现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行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昏厥等。 02、卒中的诊断 1. 症状判别 除前文所述卒中症状外,卒中也可通过一些早期症状进行判别。 2021年7月,中国卒中学会在第七次学术年会期间正式发布了识别卒中早期症状的“BE FAST口诀”。BEFAST 测试可作为简便工具辅助筛查卒中。患者同时出现急性面瘫、手臂下垂或言语异常提示卒中可能,但可能遗漏后循环卒中以及可治疗的类似卒中的疾病(比如低血钾)。 -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 另一种称为 ROSIER 评分的工具是在 BEFAST 基础上增加了视野缺损、下肢无力、意识丧失或晕厥以及痫性发作等症状,一项初步研究显示其敏感性优于 FAST 测试。 2. 诊断技术 头颅平扫 CT:首选,应用广泛且快速简便,对急性颅内出血具有极高的敏感性,12 小时以内为 98%,24 小时内为 93%,10 天后其敏感性迅速下降。如果是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小范围或后颅窝卒中,CT 平扫均不敏感;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敏感性有限。 脑脊液腰穿检查:怀疑 SAH,应行腰穿检查,随时间其敏感性下降。发病 3 周后,其敏感性为 70%,4 周后为 40%。 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 MRI 对缺血性卒中诊断的敏感性优于 CT,尤其是在发病后 12 小时以内。一项系统综述认为 MRI 的敏感性为 99%,特异性为 92%;而 CT 的敏感性为 39%,特异性为 100%;以上数据来源于大血管卒中患者,而对于小卒中患者,MRI 敏感性仅为 76%。因此,MRI 阴性不能排除卒中,而阳性也不一定确定就是卒中。 ![]() 3.卒中的鉴别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在所有表现为典型卒中症状的患者中,约有 20%-25% 患者并不是卒中,而只是类似卒中的其他疾病。以下为20 种常见的类似卒中的疾病 癫痫(20%)、晕厥(15%)、菌血症(12%)、功能性疾病(9%)、原发性头痛(比如偏头痛 9%)、脑肿瘤(7%)、代谢性疾病(6%)、周围性前庭性疾病(4%)、神经病变(4%)、痴呆(3%)、硬膜外或硬膜下出血(2%)、药物及酒精滥用(2%)、短暂性全面遗忘(2%)、其他(6%)。 03、卒中的治疗 严重脑卒中可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急性期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根据卒中类型与发生部位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特异性的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治疗、早期抗凝和神经保护等,非特异性的治疗包括降压治疗、血糖处理、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的管理等。 1.药物治疗 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脑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但有严格的时间窗要求(静脉溶栓限定在4.5小时内,动脉溶栓可以适当延长)。 对已有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常用的5种降压药物均可通过降压而发挥预防脑卒中或短暂性缺血作用,其中钙离子拮抗剂(CCB)在降低脑卒中风险方面具有明确的临床证据。 已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有必要采取以下药物治疗:阿司匹林、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 2.外科手术 针对适合的患者,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等。 ![]() 04、卒中药物基因检测 1. 药物基因检测 基因突变是除性别、体重、饮食、合并用药等因素外,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忽略该因素,而使用同样的药物,相同的剂量,即所谓的“千人一药”,可导致部分患者用药无效,甚至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药物基因检测通过采集血液或口腔脱落细胞标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个体的基因差异,找出哪些药物更适合患者,哪些药物不能使用,帮助医生“因人而异”、“量体裁药”,制定出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计划,实现“一人一药一量”的个体化用药。 2.海默卒中药物基因检测 目前,海默医学针对脑卒中药物基因已开展检测服务,以帮助患者找到属于自己的“用药和健康说明书”。项目包含阿司匹林、他汀、氯吡格雷药物基因套餐;抗凝抗板、他汀类药物基因检测套餐(14种药物);三高药物基因检测套餐;心脑血管用药基因检测套餐等。 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ies, NCCL)近日公布了2022年多个项目的第二次室间质评结果。海默医学实验室再一次以满分的成绩通过药物基因项目质评活动,展现了海默医学精准的检测能力和完善的实验室质量体系。 ![]() 随着寒冷的天气越来越近,脑卒中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海默医学可进行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助力预防“脑卒中”的脚步--慢些--再慢些。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神经影像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学组,《脑血管病影像规范化应用中国指南》,中华放射学杂志,2019 年11月第53 卷第11期 3. 田国英,王睿君,赵盛等,《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 年1 月第40 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