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飞氏结之NF186导语: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属于慢性获得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包括经典型和变异型,后者少见,如纯运动型、纯感觉型、远端获得性脱髓鞘性对称性神经病(DADS)、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病(MADSAM或Lewis-Sumnne综合征)等。 一、郎飞氏结抗体 heimer ![]() 图1: 周围神经的郎飞氏结的结构 郎飞氏结是有髓神经纤维相邻节段之间的缩窄部分,又称神经纤维结。近年研究发现,郎飞氏结的结构组分是CIDP患者中自身抗体攻击的关键靶区。郎飞氏结抗体的发现有助于揭示CIDP发病机制、寻找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已有多种朗飞氏的抗体被检测并报道,如抗接触蛋白-1(CNTN1)抗体、抗神经束蛋白155(NF155)抗体、抗神经束蛋白140/186(NF140/186)抗体、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1(Caspr1)抗体。 二、NF186 heimer NF186、NF140和NF155是共享细胞外结构域的神经筋膜蛋白亚型,主要位于结区,通过与其他细胞黏附分子的共同作用来维持朗飞氏结的稳定和钠离子通道的聚集,并在神经纤维的神经胶质和神经元跳跃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图2: NF155、NF186和NF140的结构(免疫球蛋白-Ig,纤维连接蛋白-FN、 跨膜粘蛋白-TM) 抗186抗体仅在少数具有亚急性严重表型的CIDP患者中被检出,约占CIDP总体的1%。抗 NF155 CIDP 患者的典型表现是急性侵袭性起病、神经信号传导阻滞为主,运动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和震颤是,而四肢瘫痪和颅神经受累在抗NF186 CIDP患者中更常见。 针对抗NF140/186抗体阳性CIDP患者的电生理检测发现其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降低,病理切片显示有髓纤维大量丢失,无细胞浸润,更重要的是,腓肠神经的超微结构显示沙文细胞微绒毛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被延伸拉长的雪旺氏细胞的胞质堵塞了淋巴结间隙,这种病理改变区别于其他CIDP亚型患者,或可作为抗NF140/186抗体阳性CIDP患者的诊断标志。CBA方法或许也可用于NF155、NF186和NF140的鉴别。 ![]() 图3:神经筋膜蛋白(NF)反应的亚型特异性 三、⾃⾝免疫、遗传和特发性 神经病的神经筋膜抗体 heimer 2018 Neurology测定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筋膜蛋白抗体的频率、持续性、亚型特异性和临床相关性。 文章研究了吉兰-巴利综合征(GBS)或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n=59)、遗传性神经病(n=111)和特发性神经病(n=43)患者的队列,使用CBA方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和IgM对3种神经筋膜蛋白(NF)亚型(NF140、NF155和NF186)的反应。 结果发现:与遗传性神经病变对照组(3%,3/111,p=0.01)相比,神经筋膜蛋白抗体在GBS/CIDP患者中更常见(14%,8/59)。7%(43例中的3例)的特发性神经病变患者也有神经筋膜蛋白抗体。NF155 IgG4抗体与对IVIG不耐受但对利妥昔单抗有反应的CIDP有关,其中一些患者的急性发作类似于GBS。NF186的 IgG和IgM对特发性和自身免疫性神经病变两种亚型的特异性均较低。一个严重的CIDP,接近闭锁状态,病人的抗体识别所有3种神经筋膜蛋白亚型。 因此,与遗传性神经病变对照组相比,自身免疫性神经病变样本中神经筋膜蛋白抗体的频率高出4倍。对NF155的持续IgG4应答与严重CIDP相关,CIDP对常规治疗耐药,但对利妥昔单抗有应答。针对胶质和轴突亚型共有的共同结构域的IgG4抗体可能预示着一种特别严重但可治疗的神经病变。神经筋膜蛋白抗体在特发性神经病变患者中的预后意义和GBS中的短暂IgM反应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抗体阴性与抗体阳性的CIDP比较 heimer ![]() 五.结语 heimer 针对朗飞氏结的结构组分自身抗体的实验室检查逐渐纳入到CIDP诊疗的临床实践之中,更多郎飞氏结组分抗体阳性患者被检测从而可以更好地对CIDP亚型进行分类,并实现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瀞萩,胡斌,张雨平,王成举.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相关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1,28(01):127-128+132. [2] Kira, Jun-Ichi et al. “Anti-neurofascin autoantibody and demyelination.” Neurochemistry international vol. 130 (2019): 104360. [3] Burnor, Elisabeth et al. “Neurofascin antibodies in autoimmune, genetic, and idiopathic neuropathies.” Neurology vol. 90,1 (2018): e31-e38. [4] Tang L, Huang Q, Qin Z, Tang X. Distinguish CIDP with autoantibody from that without autoantibody: pathogenesis, histopath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 J Neurol. 2020 Apr 7. |